• 期刊首页
  • 机构设置
  • 期刊介绍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期刊介绍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3年 > 18 > 信息摘要

学校德育实践:技术路线与儿童想象

【出 处】:《 教育发展研究 》 CSSCI 2013年第18期 45-51页,共7页

【作 者】: 罗云

【摘 要】 本文是在对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野观察基础上展开的对学校德育实践相关问题的实证探讨。研究指出,本应是最具国家意志刚性要求的学校德育,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的内在成长本身难以评量以及当下学校评价体系中业绩主义取向的影响,学校德育的考核从本该对人内在成长的关注转向了过程可视化、可量化的内容,学校德育活动也就从指向人的改变以符应国家社会要求成为“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转向了符应视导、考核指标的技术性表演。德育对学校的重要意义变成仅仅在于让学生服从并配合于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如此,学校如何认识、想象、定义学校中的孩子们,很大程度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路向以及相关的学校办学目标。从田野调查看,学校德育的对象已经不再被仅仅当成弱势和需要受保护的儿童,相反或者被工具化或者被利益化。对此,研究提出,在今天的学校德育中,到底还有没有儿童的存在?成人的价值目标是否完全取代了儿童内在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学校德育实践 儿童想象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children imagination

上一篇:基于生态主题的道德教育:原理与建议
下一篇: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 首页
  • 期刊介绍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沪ICP备05026355
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邮政编码: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