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机构设置
  • 期刊介绍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期刊介绍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3年 > 20 > 信息摘要

US伙伴协作中的隔阂与差异

【出 处】:《 教育发展研究 》 CSSCI 2013年第20期 53-56页,共4页

【作 者】: 苏尚锋

【摘 要】 摘要:作为不同类型实践之间差异与碰撞的表征,隔阂的持续存在并非否定伙伴协作所追求的贯通功能,而是恰好印证了沟通交流的重要价值。立场与态度的差别可以归结为社会劳动分工的附属产品,它既是一种场域所规定了的“文化规则”,也是人们的生活策略。常识、解释框架和意向性结构的差异以及视角转换,挑战既定的思维习惯,提供变革的契机,又隐含着交往的障碍,潜藏着抑制对话的种种可能。伙伴协作无法挑战并撼动学校日常生活背后的互动协作体系,但它注定又是目前最有可能撬动整个互动体系的互动形式。时间位差可以证明伙伴协作对双方经验互补的内在合理性,是对自身时间缺憾的弥补与完善,寓含着人类对时间完整感的不懈追求。但这种协作又无法逾越自然设定的时间界限,只能铭刻于有限的时间片断之上。

相关热词搜索: 伙伴协作 日常生活 意向性 时序性 partnership cooperation daily life intentionality temporality

上一篇:B—U—S合作背景下“其他学习经历”活动对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
下一篇:学业报告卡:意义阐释、内容逻辑和质量保障——基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学业报告卡的研究

  • 首页
  • 期刊介绍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沪ICP备05026355
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邮政编码: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