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首页
  • 机构设置
  • 期刊介绍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邮箱投稿
邮政投稿
在线投稿

期刊介绍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6 > 01 > 信息摘要

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

【出 处】:

【作 者】: 鲍威 ; 刘薇

【摘 要】 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凸显,如何强化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适切性与有效衔接,成为高等教育高度重视的政策议题。在此背景之下,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可就业能力”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本研究利用高校学生调查,考察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阶段可就业能力的结构性内涵,并分析高校课程设置、学生学业参与对可就业能力形成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⑴沟通能力、专业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构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阶段可就业能力内涵的三大核心要素;⑵院校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基础性、系统性取向在直接促进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同时,通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业参与,对可就业能力形成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可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 学业参与 课程设置 employability college graduates academic involvement curriculum

上一篇:院校层次与学生能力增值评价——基于全国85所高校学生调查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的三阶段DEA模型

  • 首页
  • 期刊介绍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沪ICP备05026355
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邮政编码:200032